有人曾评价过中国人与犹太人做生意的差别:“一个犹太人在一个地方开了个加油站,生意做火了,另一个犹太人就会在旁边开一个餐厅、第三个犹太人开洗车房,30年后这里就变成一个小城镇。但是,如果一个中国人开加油站火了,立马前后左右全都是加油站,互相拆台、互相伤害,谁也别想赚到钱!”
仔细想一想,我们环保行业何尝不是如此?
环保行业经过“十三个五年计划”,圆满完成目标的同时意味着全国生态环境质量基本面保持稳定,各项数据都稳步回升。与此同时,生态环境部也明确表示,“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,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”,比如2021年公报中就显示,还有3成左右的城市PM2.5平均浓度超标。
在更进一步的道路上,“双碳”目标指引至关重要,我国朝着碳达峰碳中和开始谋求技术攻关、智慧升级、协同治理、单点突围,以及扶持和培育更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,和“隐形冠军”。
瞄准“专精特新”是有道理的,环保行业是个“中小企业占比高达80%”的市场,也是个万亿“金堆堆”中难出一个“千亿巨舰”的市场。而经历了2018年的“寒冬”,经历了“国进民退”,经历了跑马圈地,经历了同质化严重的上半场,“差异化”将担起环保行业竞争下半场的强突关键词,或为“活下去”,或为“超车”。
聚焦关键领域、瞄准薄弱环节、深耕细分领域,这些有着与体量不相符的高“含金量”的专精特新,正是我国注重细分领域治理的重要缩影。
专精特新企业在一个从重投资为主转向以技术和能力为主的节点上,既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,也扮演了“鲶鱼”的角色,定位精准、技术过硬是非常典型的特征。而他们的细化可以到什么程度呢——博汇特,水处理生化技术;泰源环保,装配式污水厂;洁普,智能固废破碎设备;力鼎环保,高端分散式污水处理装备;倍杰特,高含盐废水资源化技术;扬德环能,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、超低浓度瓦斯氧化供热......由此,也能一窥端倪。
至于环保领域,当前的发展形势颇有点从细分走向一体化的趋势。曾经不少人诟病环保服务板块过于碎片化,典型的表现就是项目招标分包,而现在环保领域的整合趋势明显。再看环保项目招标,不少大标均以“环保管家”、“运营服务”这样类似的形式出现,一体化行情走俏。
国家对于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视和扶持给环保80%的“坐席”带来了新的机遇,进入拼技术、拼运营,树立品牌价值的新阶段,环保行业“啃硬骨头”的关键还是“针对性”和“专业性”。
“你若盛开,蝴蝶自来”。专精特新的全国“选拔”,又一次印证了这个观点。
如果您有项目需求,请填写以下申请信息,
我们会在收到申请的48小时内与您联系。